写日记 看日历 听音乐 上博客 去留言

  2015/9/30 星期三 39℃ “国际”焊接大赛 2015/10/1

MTB项目今天举行了一场焊接大赛。说是MTB项目的,其实还可以叫中建钢构的,因为主办是钢构公司,组织和领导参加上,都只有钢构的人,没有中东公司什么事。他们给比赛起了个大气的名字,叫“中建钢构MTB项目国际焊接大赛”。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大赛”,因为参加的选手有两个国家的人参加。但是,这个比赛实在是太小了,总共只有六名选手,三个中国人,三个印度人。比赛过程从下午三点半开始,到将近五点结束,每个选手做了一个对接焊。结果暂时未公布,因为结果评判还包括给选手完成的焊材做探伤,这个要等十几个小时后才能进行。不过从比赛过程看,中国队大获全胜是毫无悬念的,水平实在是差距太大。
下班后,老婆告诉我,欠三弟的钱已经还了。另外她多拿了一倍的钱,算是借给弟弟做装修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实在惭愧的要紧。
晚上,从“贝贝网”上拍下了老婆选的一套亲子装,给她们娘俩穿着玩的。为了买这个衣服,我还注册了贝贝网的账号。买完后发现这个网站好生的熟悉,一检查发现,果然是曾经在上面买过东西的。上次买的也是套亲子装,我竟然都不记得这事了。这样我就有了两个账号,一个是邮箱注册的,一个是手机号注册的。
  2015/9/29 星期二 39℃ 第三次卸载 2015/9/29

第三单元 PG7卸载时间定在明天30日凌晨进行, 请各小组做好物资材料和现场准备工作,所有相关人员明天凌晨3:30出发,要求4:00到达现场,请各小组做好人员安排。
根据相关安排,下午4:00参加卸载的白班的同事已经提前回去休息了。
这次卸载我不参与。
  2015/9/29 星期二 39℃ 电影预告 2015/9/29

两部电影正在期待中。一是《太平轮——彼岸》,一是《碟中牒5》。
  2015/9/27 星期天 37℃ 谜底揭晓 2015/9/27

下午在Laydown4再次遇见了Maddy,我问了他怎么知道我在这里上班的。他告诉我,是Sam告诉他的。一下子又勾起了很多回忆,但这个下午我只是给Sam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称我“小伙子”,我则叫他Sam.叙了一些话,感觉真好。
再有,Maddy现在是属于中建的工程师了,负责安全,是安全官。我很奇怪,以前在总督酒店时他是个分包,所以不是中建员工,而现在,他却是中建的员工。我向他提出疑问,是不是他换了工作,投入到中建的怀抱?他笑呵呵地回答,是的。那一刻,我们一起呵呵地笑,笑得都很开心。
  2015/9/26 星期六 37℃ 重逢-Maddy 2015/9/27

回国之前有一天下午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说是陌生,因为我确实想不起来这个人是谁,加了引号,他确是我手机通讯录里的人联系人——Maddy.
他问我现在哪里,我告诉他我在MTB项目。他说他现在正在这个项目的办公室里,问我什么时候回办公室。我告诉他,大概5点以前,为了看到他,我还让他在那里等我,等我回去我给他电话。
当我回去的时候已经找不着他了。打电话给他,他告诉我他已经走了,去阿布扎比。你知道的,因为我的英语水平,我没有太多的询问他,包括此时我心里的疑问。比如,他是在哪个项目上认识的我;为什么突然这个时候打电话给我,是不是来之前就知道我在这里。我排除了一下脑海里留有印象的所有的外籍人员,记忆锁定在Viceroy Hotel项目,而且我感觉应该就是那个做钢构的人。
总督酒店项目里有我来阿以来最重要最美好的回忆。那时候,我在这个项目的领导让我多多地练习和外籍人员的交流,以此来提高英语交流水平。并且有一次还特别正式地把我介绍给一个叫约瑟夫的印度的质量工程师,让我一有空就跟随在他的左右,有疑问可以随时请教他,当然是用英语,因为约瑟夫一丁点中文也不会。这样持续了几天。有一天,我又看到约瑟夫在办公室门前的钢构装配场上站着,于是我又跑去他的身边。那天他蒙着一块面纱,样子倒也不算滑稽,因为有时候风沙大,很多的外籍工人都会蒙着面纱。那天的聊天有点奇怪,因为我感觉有的事情我们似乎已经聊过了的,但他还是会再一次询问我,于是我又开始怀疑约瑟夫的记性不太好。
我们还在装配场的时候,有一个人很友好地向我打招呼,并询问我为什么整个上午都在这里。我告诉他,我的BOSS让我随时随地跟着约瑟夫学习,同时指了指身边的蒙面“约瑟夫”。他很惊讶地问我,知不知道他是谁。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他说他就是约瑟夫。我一下子愣在那里,随即一下子反应过来,所谓蒙面的“约瑟夫”并不是约瑟夫,而是另外一个人,旁边这位自称是约瑟夫的才是如假包换的约瑟夫。
我顿时觉得十分荒唐,然而细细分析却也并不荒唐。首先,他们的身形轮廓十分相似,另外,蒙面“约瑟夫”当时蒙着面纱,再者他们都是印度人,黝黑的皮肤遮盖了他们的面部特征,还有一点,那就是这些天来,我竟然并没有十分注意约瑟夫的脸。
我有些尴尬地向他们解释,我错把蒙面“约瑟夫”当成了约瑟夫。他们听后哈哈大笑。后来,Sam(是我的工作搭档,也是我的半个领导)也知道了这件事,也是当成个笑话来讲。Sam说,这样也挺好,正好那个蒙面“约瑟夫”是做钢构的,也是我们的工作范围,以后打交道的事情很多。于是,我又和蒙面“约瑟夫”建立了联系,我记下了他的手机号码。有一次,Sam让我联系一件事情,找的这个人是做 钢构的某某。为了给我说的明白些,他说,就是那个你把人家当成约瑟夫,还在那和人家聊了一个上午的人啊。当时我是恍然大悟。
虽然所有这些事情我记得清楚。但是,事隔几个月,我来到MTB以后,却怎样也不能确定当时的蒙面“约瑟夫”是不是Maddy,我翻遍了手机通讯录只觉得应该就是他,但仍不是十分确定。
我回国在家的那几天中,有一天我正在看书备考,忽然接到手机中Maddy的来电。虽然这个时候接电话会花费很多的电话费,但我还是接了这个电话。他在电话里问候我,他说他是Maddy,现在正在MTB现场。他问我在哪里,我告诉他,此刻我在中国。他立刻表示十分抱歉打扰了我,向我和我的家人表示了一个简短地祝福,又询问了我什么时候回到阿布扎比,我们相约等我回去后再联系,就挂了电话。这个时候,我还是不知道他是不是就是那个蒙面“约瑟夫”。
今天是我回来后第一天上班。我在去了一趟现场回到办公室后,然后又去了趟卫生间。没想到,我在卫生间里见到了那位曾经的蒙面“约瑟夫”。见面是异常地惊喜,我们互致了问候。他说他现在也在这个项目工作,住在阿布扎比的萨姆德St.虽然他没说,但我已经很确定,Maddy就是他!果然,前几天我还在国内的时候,是他给我打了电话。我们的交流没有深入下去,我还是忘了问他,为什么那天他突然打电话给我,是不是之前就知道我也在这个项目工作。
现在想来,当时在总督酒店的时候,虽然那天在办公室门前的钢构装配场是我们第一次在一起聊天,但从头至尾他都没有觉得突兀,而我一直把他当作约瑟夫,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在一起聊了一个上午,也是足够诡异的。
也许是缘分。
  2015/9/25 星期五 购买IP流量 2015/9/25

淘宝上看到有卖IP流量的,1块钱500IP,就为试试看,买了10块钱的,5天,每天1000IP,看看效果咋样,满足一下小小的虚荣心。不过看起来动作有点慢,十几分钟过去了,流量没有变化。
  2015/9/25 星期五 38℃ 回到迪拜 2015/9/25

北京起飞的时候,因雷雨天气晚推迟了两个半小时多。回到阿布扎比Villa宿舍时已经是早上五点。洗完澡,一会儿七点多就可以去吃早饭了。
  2015/9/23 星期三 雨 再出发前夕 2015/9/23

十天的休假结束了,明天出发去迪拜,一下子感觉又轻松了。
回去重新好好地背单词,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学习过英语。
  2015/9/22 星期二 雨 29℃ 地锅鸡 2015/9/22

地锅鸡之所以叫做地锅鸡,我想并不在于“地锅”,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锅内的四周贴上一圈面饼。
然而,既然是有专门名字的一道吃食,制作上还是应该有一定的注意。
我决定要做这道菜,基于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昨天我已经算是掌握了和面的技术。相比水烙馍的面皮,这地锅鸡的面饼要简单多了,不需要那么薄,那么匀称。
百度上美食杰提供的制作方法:
1.鸡处理好洗净、去掉鸡头和鸡PP,剁成块,香菇和土豆切块备用
2.热锅入油,油要多一点,这样才香
3.放入葱、姜、蒜、八角、花椒、干辣椒煸出香味
4.然后放入鸡块,依次入料酒、酱油、糖、盐调味
5.炒出香味后加入香菇块稍稍翻炒后
6.倒入没过鸡块的清水,加入土豆,大火煮开,改中火慢炖
7.这空档我们就可以来和面了
8.不用发酵粉,做死面饼就可以的
9.和好的面,干湿度要合适,以不沾手为宜
10.然后分成若干个小剂子
11.用手把面剂子压扁,捏成大小厚薄适度的面饼
12.把薄饼,依次帖在锅的四周,饼的一半要浸在汤汁里
13.盖上锅盖,中小火再炖10分钟,饼熟了就可以开吃了
14.喜欢汤汁多的,可以把饼翻一下,让两面都吸满汤汁
15.精华都在饼上啊,打开锅盖,满屋飘香
基本按照这个程序来了。原料方面除了花椒、干辣椒和料酒,其他的基本都具备了。我们不吃辣,所以缺少的几样对我来说是没有影响的。主材的鸡,其实买活鸡现杀最好的,但是我在超市里采购,只找到了包装的整鸡。
结果我很满意的,真的是“满屋飘香”。
  2015/9/21 星期一 制作水烙馍 2015/9/21

中午的时候,给东平的马厂长打了个电话,拔打第二次的时候方才接通。马厂长那边显然有点言不由衷,主要意思是,近年公司经营艰难,费用紧张,但他还是会设法先给解决一部分货款。而今的情况,真不知道前景如何,还能否要的回来,我也失去信心了。
晚饭决定做一次水烙馍,据说这是女儿喜欢吃的。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挑战,做水烙馍的关键在于和面,且不说,我从来没做过水烙馍,就连和面我也是从来没做过。但决定要做了,就真的开始了。
面和的有些狼狈。但还好,勉强能用。擀皮的难点不在于本身有多难,而是因为这也是我从来没做过的事。事后证实,虽说擀的形状很不美观,但薄厚还是可以接受的。
上锅蒸的程序很有意思。先铺上一层,稍稍蒸过再铺上第二层,然后第三层……就这样直到所有的面皮都铺上以后,再盖严锅盖蒸上五分钟即可。这个过程,可以一边擀皮一边蒸,这样擀皮的时间就是给上一层“稍稍蒸过”的时间。还有一点非常关键,如果用电饭锅蒸,一定要留出几个透气的孔洞,使得篦子下的蒸气能够透上来。如果没有留洞的空间,就用筷子扎透面皮,使篦子上的孔洞露出。
虽然我没做过,但我了解了这个程序每一步的原理,所以,第一次制作的水烙馍面皮算是很成功了。至于要卷在里面的菜,那个就无法苛求了,有什么样的水平,就尝什么样的滋味。
   
首页  上页  下页  尾页   {55/107页}

 

©2009 Rqiqi.Com 猎奇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