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就大多数女子
来讲,人生的价值不是丰衣足食,不是迷倒众生,更不是权倾天下,而是在最
美丽的时刻,遇到最可意的人,志趣相投,才貌相当,两情相说,醉享温柔:题
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因为爱情、婚烟、家庭对女人来说优如空气和阳光
受益而不觉,失之则心碎。
世上的美女,有的是花瓶,了无生机;有的是流星,转瞬即近。而林徽因
的美是传奇,是经典,是永恒,是浅吟低唱的唐诗宋词,是千百年来冰冷的历
史对女性重压之下的一道靓丽风景,是划亮男人天空的那抹绚丽的彩虹。
她,出身名门,家世显赫;
她,清纯秀丽,貌倾天下;
她,才气逼人,学贯中西。
徐志摩为她离婚,梁思成伴她终老,金岳霖因她不娶,胡适之是她的挚
友,沈从文是她家常客,傅斯年为她抱不平,费慰梅(美国研究中国艺术和
建筑的著名学者,费正清的夫人)是她的蜜。要知道,这些都是当时的顶
尖贤才,大师文豪,风云人物。
林徽因祖籍福建,1904年6月10日出生于杭州。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
本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改府司法总长。1919年5月,他在北京《晨报》上
把巴黎和会有关中国屈辱外交的内容最先桶了出来,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
四爱国运动,受到北洋政府的不满和排挤。
1920年,林长民遂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成员的身份被政府派赴欧洲
访间考察。林微因便陪同父亲来到了英国。在异乡他国,父亲经常出去参
加各种社会活动。而林微因只能一个人整天待在书房里,敵开心灵摄取、吸
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远离故国远离同伴,使她时常感到深深
的孤独和莫名的哀愁。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年轻加上オ华已经是一种富足,
而上天又赋予她绝世的美貌和寂寞的岁月,这一切让人心里隐隐不安。
1920年11月16日,林徽因心静如水的生活被一个叫徐志摩的年轻人
打破。徐志摩拜访林长民,两个学识渊博、气度非凡、坦率天真的大男孩很
快就成了相见恨晚、无话不谈的忘年交。他折服于林长民的学识,认为他是
个进能安邦济民,退可著文千古的志士豪杰。但谁也料想不到,随着出入
林家次数的增多,已为人夫、人父且多情善感的徐志摩,竟“醉翁之意不在
酒”,他渐渐地发现富有灵气的林徽因很不寻常,他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爱恋
状态。一个风流多才的男子一旦邂适彩虹般绚丽的妙龄女郎,就会发现其
他的一切都不过是匆匆浮云。于是他像个老练的猎手,用诗歌做武器,向自
己的猎物发起疯狂的进攻。
林长民很快就发现徐志摩对女儿的感情逾越了正常友谊的界限,遂以
父亲的名义写了封信给徐志摩:
志摩足下
长函敬悉,足下用情之烈,令人感悚,徽亦惶恐不知何以为答,并无丝
毫mockery(朝笑),想足下误解耳…“友谊长葆,此意幸亮察。散颁
文安
弟长民顿首十二月
黴音附侯
爱不只是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而是两颗心共同的撞击。或许,在爱情
里没有对与错,只有爱与不爱。
“我之甘冒世之不韪,竭全力以斗者,非特求免凶慘之苦痛,实求良心
之安顿,求人格之确立,求灵魂之救度耳…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
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就在徐志摩不顾一切甚至抛妻弃子地去追求“真爱”时,林长民却带着
女儿不辞而别,从伦敦回到国内。与此同时,林徽因和梁思成也火速地完成
了订婚仪式。徐志摩眼看“大势”已去,只能以一首《偶然)来抒发自己的惆
怅遗憾、无奈之情: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一一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一一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一个妙龄女子,宛如一朵量夜盛开的鲜花,多么望痴情的人前来采
摘。然而世事茫茫难预料,不如意者常八九,“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
安排处”,又有多少妙龄女子住往等到地们周零的时候,痴情的人儿才姆
来退?但林徽因是率运的,也是聪明的,她没有错过生命中最美的季节。地
明白,嫁给一个人,就是要嫁给一种生活、一种教养、一种理念。梁思成不仅
有俊朗的外表、显赫的家世、渊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还有包容大度的购不。
他在情感上给了林徽因整片的星空,好让她自由地取舍。当年,梁思成的
“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虽然含有自嘲的成分,但也表现了梁
思成的得意与骄傲。当林徵因向他倾诉同时爱上两个人的苦恼时,他真诚
地说:“你是自由的,只要你幸福,我会尊重你的选择。”真爱自己的妻子,他
就会爱她的选择。大爱无形,无处不在;真爱似水,源源不断。
如果说,梁思成是古朴的小河,林徽因就是潺潺的流水;梁思成是温暖
的港湾,林徵因就是待归的航船;梁思成是无言的天空,林徽因就是绚丽的
彩虹。
音乐吧 相册 搜搜猎奇 站长日记 万年历 评论本文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