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正在浏览: 首页>>老梁评书>>语文与篮球
« 滕刚微型小说:隐喻聆听生命的鸣响 »

语文与篮球

老梁评书

前几天,与一位朋友一起收看火箭VS湖人的比赛直播,这位朋友和我一样,从1986年开始关注NBA,绝对算得上资深球迷。比赛打到第三节,他闭上眼晴,向后仰倒在沙发上,“老梁,怎么现在看场比赛这么累!以前连看一上午始终挺兴奋,如今是不是年纪大了?”我听罢此言悚然一惊,他的感觉我也有,我知道这种疲劳感应该与年龄没多大关系。心理学认为,程式化的同一信号反复刺激,很容易产生厌倦感,看看现在的电视转播,千篇一律的解说和画面,枯燥的战术讲解,乏味的技术统计,如果比赛不是很精彩,那么做为辅助手段的转播便愈加乏善可陈,很难让球迷在趣味性上产生认同感。

    我经常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看NBA新奇刺激的青葱岁月,也十分留恋九十年代文字报道NBA充满想像力和乐趣的快乐时光,与现在的感受相比,那无疑是一段段闪亮的日子,也是最接近篮球娱乐主旨的纯真年代。那时候,手头所能掌握的NBA资料不多,每一次比赛转播都是手、眼、脑并用,记下一些重点球员的概况,认真观察球星的一举一动,并与同事分析争论球队的战术打法特点。如今,网上的资料铺天盖地无所不包,省事倒是省事了,那种看转播投入的乐趣就少了很多。

同样,彼时中央电视台的转播人员所掌握的资料多不到哪儿去,所以他们张嘴的时候少、闭嘴的时候多,偶尔还情绪化地胡说上几句,蛮有趣,比起今天喋喋不休的主持人他们还不太招人烦。看看现在的解说员,生怕球迷是天生的二百五,什么都不懂,连球员资料加上技战术,附送大批量的个人观点,一股脑喷将过来,那张嘴一会儿也不肯闲着,唯恐对不起电视台给的工钱。他们不明白,球迷虽然需要了解NBA知识,需要弄清篮球技战术,但是与从篮球中获得乐趣的主旨相此,那些都不重要,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球迷不需要看转播来受教育,用不着接受体育精神的洗礼,用不着接受篮球技能的培训。转播不是体育选修课,更不是思想教育课。解说员如此左倾,表面上是太拿篮球当回事儿,其实是太拿自己当回事儿,明明只是为球迷服务的配角,非要一个劲儿地往台前跳,想抢镜当主角,这是中国电视从业人员的通病,刚出几天镜,就摆不正自己位置了。

我不由得追忆起编辑《当代体育》NBA版面那段日子。1996年,《当代体育》改为半月刊,全月报道NBA的文字量将近八万字。加大信息量之余,我一直在琢磨如何能让球迷充满乐趣地欣赏NBA。老柯的一个想法启发了我,他觉得完全可以戏说NBA,拓宽球迷的视角,延伸球迷的想象力。我则认为这种想象力必须以趣味为核心,甚至可以为了搞笑而扯蛋,无所不包。于是,我执笔开了“戏说NBA”专栏,连写了二十余期。什么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教九流、湖海散人、经史子集、怪力乱神,都与NBA扯上了关系,笔法也极自由,无拘无束。当时反响热烈,虽褒贬不一,但文章得到广泛关注,肯定不是什么坏事。记得有篇文字,把魔术师约翰逊再三复出与中国人摆席收份子扯到一处,再模拟宋江重阳菊花会想受招安的场面,妙趣横生。写到马龙痛斥魔术师“今日也复出明日也复出,冷了兄弟们的心”,罗德曼大骂“复出复出,复甚鸟出!”连我自己也觉得挺好玩。我一直到现在都认为NBA报道没必要那么写实,那么严肃,那么带有倾向性,离我们十万八千里,卖房子买猴,不就是个玩儿吗?偏偏有那么多的专家要吃这碗饭,还要自高身份,结果把这事儿弄得不太好玩儿了。

现在的NBA转播内容丰富得过了头,所有与比赛有关的资料都能以各种途径塞进转播时段,球迷产生想像的空间日益逼仄。而过于细致的篮球往往是单调、枯燥的篮球,有趣的篮球则能包容许多篮球以外的东西。如果我们能通过某人的主持感觉到篮球非常有趣,即使他是个外行,也肯定是个优秀的主持人。遗憾的是,这样的人物还不曾出现。专家型的主持人太多,而且他们总想当教育家。

由此我想到了中学语文课,它的功能不仅是教会我们使用母语,更在于开发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它首先不是一门工具课,更不是政治课。如果说篮球的主旨是娱乐,那么语文课的主旨则是感受真善美。这本来是一个教学相长、心灵沟通、充满乐趣的过程,可实际远非如此,中学语文之生硬枯燥、教条乏味令学生望而生畏,我那位朋友文笔不错,颇有望子成龙之切,可他上中学的儿子对我说,他最讨厌语文课了。

中学语文的工具化倾向令人生厌,它对文字与语法的苛求达到了机械的地步。有些文章,毫无行文美感可言,像《人民英雄纪念碑》、《景泰蓝的制作》之类,晦涩繁琐,却成了经典的范文。这种纯粹为了文字训练而强调的文章,是学生讨厌语文课的根源之一。如同一场篮球赛被肢解成一条条技术统计。教科书对文学的理解和讲授同样是机械的,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归纳为“该文通过…描写了…阐述了…说明了…表达了…”,如果不这样总结,就肯定是没有达到教学要求,仿佛张卫平指导所言,只有把球传给姚明才叫“合理”。有一次学生对巴金的文章有不同于课本的理解,他们给巴老写信求教,巴金回信表示了相同的意见。看来,课本比巴金本人更了解巴金。

中学语文的另一个弊端在于思想的陈旧与腐朽。在过去严酷的政治环境下,语文课本高度强化思想的统一尚有情可原,可是在政治开明的今天,依然保留大量的“体制内文学”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像收入多篇领袖的政论文章,便没有多大的积极意义。还有杨朔、秦牧之流的散文,笔法单调,假话套话连篇,早该清入“政治文学”的垃圾堆。这样的文章,不仅麻痹了学生的思维,更可怕的是错误的认识和常识的荒谬有可能就此根深蒂固。魏巍那篇流传甚广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株地地道道的大毒草,为了迎合当时的政治需要,作者刻意营造了正义与邪恶的二元对立的血腥氛围。经过春秋笔法的润色,真实被有意识地掩盖了。时至今日,大多数人仍然不知道朝鲜战争的真实起因是源于金日成撕毁板门店协议、率先攻击李承晚集团,不知道美军“悍然侵略”是被动的北上驰援,不知道所谓的正义战争只是为了保障我们的利益与安全,应该说这篇文章在愚弄百姓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难道是它在今天仍然堂而皇之忝居经典的理由吗?

中学语文教育的荒谬比比皆是。《药》里面夏瑜坟上那只“铁铸一般”的乌鸦被解释成象征着暂时强大的反革命势力,天底下居然还有反革命的乌鸦?《项链》中玛蒂尔德的遭遇被说成是爱慕虚荣,竟没有一点对小人物的悲悯与同情!收入的外国文学作品,清一色是所谓的“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仿佛外国人民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学语文啊,你还要骗学生多久?!

拒绝虚假,倡导真实,拒绝说教,注重感受,拒绝理念,放飞想像。从小小的篮球转播,到庞大的语文教育,乃至我们生存的社会,那些鲜活的人文主义因素实在不多,而且总受到自觉与不自觉的各种压制。一片广阔自由、晶莹剔透的天空,仍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梦。

 




音乐吧 相册 搜搜猎奇 站长日记 万年历 评论本文 给我留言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 转载自:猎奇博客 http://www.rqiqi.com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rqiqi.com/post/319.html(点击复制)

« 滕刚微型小说:隐喻聆听生命的鸣响 »

网友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 Copyright 2009 Www.Rqiqi.Com. Powered by  Z-BLOG1.7 Laputa Build 70216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2021016380号-1 Designed by 猎奇 Version3.2
 邮箱登录 | 音乐中心 | 文件管理 | 管理博客 | |